审计不仅要“查病”,更要“治已病、防未病”。审计整改作为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关键环节,在部分基层审计机关,仍是审计工作的薄弱项,重审计轻整改现象较为普遍,屡审屡犯、拖延整改、选择性整改等“顽瘴痼疾”得不到有效解决。
长葛市审计局坚决扛起审计整改工作的政治责任,深入推进审计整改提质增效,以“分类指导、闭环管理、强化协同、健全机制”等“四味良药”破除审计整改“中梗阻”,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撒手、整改不到位不放过,确保审计整改“见疗效”,打通审计监督“最后一公里”,做好审计“后半篇文章”。
一、分类指导,精准施策的“靶向药”。
找准“病因”,“治疗”才有方向。坚持“三个区分开来”原则,客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,分层次抓准抓实抓细审计整改,防范审计整改“一刀切”。
1.对事项单一、影响轻微、要求明确、难度较小的常规类问题,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及时纠正和改进,促进立行立改,提高整改时效性;
2.对需要在以后工作中加以规范的管理类问题,要求责任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,实行“系统改”,持续推动各领域治理,努力扩大整改战果,实现“审计一个单位,规范一个行业”;
3.对成因较复杂、短期内还不具备整改到位条件的体制机制类问题,要求相关部门综合研究分析,加快推进制度完善,倒排时间表,实行“跟踪改”,确保整改到位;
4.对涉及金额巨大、违法行为严重的重大违法违纪类问题,严肃问责,移送相关部门处理处罚,发挥“惩治一个,警示一片”审计震慑力。
通过分类指导,以“钉钉子”精神解决问题于当下,用扎实有效的举措展现审计的“力度”和决心,推动审计“良药”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“良方”。
二、闭环管理,压实责任的“高效药”。
抓好审前、审中、审后三个环节,持续推进“全程改”审计管理模式。
1.审计监督前,核实被审计单位以往年度审计、巡察或行业内普遍性、共性问题整改落实情况;
2.审计实施过程中,坚持边审边改,通过召开整改工作推进会、约谈督促整改、发出整改函等方式确保立审立改,实现“边审计、边整改、边规范、边提升”,提高审计整改时效性;
3.对于审计后未整改问题,列出“问题清单”,建立审计整改工作台账,落实审计整改“挂账销号”制度,坚持“问题整改不到位不放过,整改效果不明显不放过,责任追究不到位不放过,制度未健全完善不放过”,做到“整改一个、核实一个、销号一个”,确保审计查出的所有问题一个不漏落实整改,实现事事有交待,件件有落实。
通过审计整改闭环管理,做到审前有方案抓好整改、审中有措施立审立改、审后有跟踪督促整改,全流程推进整改督查跟踪,全链条扎紧审计管理闭环,全方位提升审计整体效能。
三、强化协同,多方合力的“复方药”。
凝聚整改合力,方能“妙手回春”。一是发挥审计委员会在审计整改工作中的统筹协调职能。针对以前审计整改“单打独斗”、“唱独角戏”的现状,探索建立审计委员会主导的“协同作战”整改模式。二是加强部门间协作配合。加强同纪检监察、组织人事、财政、税务等部门沟通联络,强化问题协查、联合检查、线索移送,创新信息资源共享和互动方式方法,壮大审计整改的监管力量。
四、健全机制,形成长效的“固本药”。
对症下药,方能“扶源固本”。一是克服“头痛医头、脚疼医脚”行为,坚持“当下改”与“长久立”相结合,坚持标本兼治,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障碍,“麻雀式”剖析“病因”,沉下身子深挖“病根”,静下心来找准“病灶”,提出具有针对性、操作性、建设性的意见建议,一体化推进纠正问题、规范管理、促进改革、完善制度,形成长效机制,打破屡审屡犯、改而又犯的“怪圈”,有效发挥审计“治已病”“防未病”的作用。二是强化审计结果运用,将审计整改情况纳入机关绩效考核指标体系,把领导重视、整改方案、材料报送、整改比例、建章立制、结果运用等七个方面作为主要考核内容,“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”被作为减分事项,以绩效考核为抓手,促进审计整改从“软任务”变成“硬指标”,切实提高审计整改积极性,坚决“除顽疾”、“去沉疴”。